![陜西十大旅游符號]()
◆兵馬俑◆無論是影響力、知名度還是“含金量”,兵馬俑成為陜西文化符號都當之無愧。有句話叫“沒去過兵馬俑,就等于沒到過中國”,兵馬俑和秦始皇陵已經成了國際友人來中國必選的旅游景點,它不僅是陜
◆兵馬俑◆
無論是影響力、知名度還是“含金量”,兵馬俑成為陜西文化符號都當之無愧。有句話叫“沒去過兵馬俑,就等于沒到過中國”,兵馬俑和秦始皇陵已經成了國際友人來中國必選的旅游景點,它不僅是陜西的,也是中國的文化符號。
兵馬俑修筑時間長達38年,工程浩大、氣勢宏偉,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最偉大發現,目前是陜西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
◆西安城墻◆
在哪里還能看到比西安城墻更為完整的古代城防建筑?沒有了,陜西僅此一座,中國僅此一座,世界也僅此一座。
明洪武年間,在明太祖朱元璋“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政策指導下,一座大于唐皇城的城垣拔地而起,600多年后,西安城墻最初的防御功能早已成為歷史。現在,西安城墻連同它四周近百萬平方米的綠化帶——環城公園,成為今天西安人休閑娛樂、外地人憑吊歷史的文化景區。
◆秦嶺◆
“試登秦嶺望秦川,遙憶青門春可憐”,在眾多古代詩歌中,秦嶺是出現頻率很高的自然景觀。同時,秦嶺是“界線”。在地理學家眼里,是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是長江黃河的分水嶺;在動物學家眼里,秦嶺將動物區系劃分為古北界和東洋界;在氣候學家眼里,秦嶺是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在文學家眼里,秦嶺和黃河并稱為中華民族的父親山、母親河,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
◆秦腔◆
民諺云:“八百里秦川秦風浩蕩,三千萬兒女高唱秦腔”,這曲大秦之音,在陜西及整個西北地區均占絕對優勢。秦腔是梆子腔的鼻祖,對京劇等大劇種的起源產生過重要影響,昆曲等也在與秦腔的相互學習中受益匪淺,秦腔是秦人的生命命脈,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博大精深,影響深遠。被稱為陜西的“語言符號”,也是陜西戲劇的代表。
◆大雁塔◆
大唐盛世盡管輝煌,但當一切人與事都隨著歷史灰飛煙滅時,唯有這尊佛塔巍然獨存,它見證著長安城千年來的舊貌與新顏。“盛唐氣象、佛家圣地”是大雁塔成為陜西文化符號最集中和精確的理由,西安城市標志、曲江的文化中心、古代建筑瑰寶……還有太多理由,就留給廣大讀者來補充吧。
◆黃帝陵◆
“不論誰來坐皇帝,登基都不忘祖先”、“文武百官到此下馬”——唯有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才有這樣的至尊和榮耀,黃帝陵——天下第一陵,黑頭發黃皮膚的炎黃子孫心中的“根”都在這里。
數千年來,上至皇帝百官,下至草根黎民,都有祭拜黃帝陵的傳統。黃帝陵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力量。
◆革命圣地延安◆
無論在中國,還是在世界,人們對延安都不會感到陌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這里曾是一個舉世矚目的地方,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其文化象征意義勝過其作為一個城市的意義。
寶塔山、楊家嶺、棗園這些吸引中外賓客的名字,不論是對飽含記憶的老年人,還是對先鋒時代的年輕人,都具有不可估量的精神價值。
◆碑林◆
它是世界和中國最大的石質書庫,收藏的中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名碑最多,典籍集中,名家書法薈萃。走進碑林,蔚為壯觀的石碑彰顯著陜西文化沉甸甸的分量。
碑林不只是以歷史悠久、保存碑石之多、規模之大著稱于世,更重要的還是這些碑石文字珍貴的史料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既有“形式”也有“內容”。
◆半坡遺址◆
六千年的歷史,人類農耕文明、定居文明的偉大杰作,陜西能見到的最早的歷史符號之一。半坡是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性博物館,是我國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村落遺址。其中出土的人面魚紋盆是國內最早發現的彩繪陶器,巧妙的構圖和神秘的內涵,已經使它成為半坡文化的典型代表。
◆羊肉泡饃◆
一種飲食總是與一個地方的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羊肉泡饃也是如此。西安的小吃最為外人稱道、最難被復制的大概就是羊肉泡饃了。而且講究吃法,一般外行吃羊肉泡饃,以為主要吃肉,內行都知道,羊肉泡饃主要在湯。所以在西安,吃一碗羊肉泡饃,等于品嘗秦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