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爾蓋濕地位于我國青藏高原東部,黃河上游,素有“黃河蓄水池”之稱,被稱為“亞洲之腎”,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關鍵的地區之一,也是全球氣候影響的敏感區。
若爾蓋濕地面積在100萬公頃以上,范圍主要涉及甘肅省的碌曲縣和瑪曲縣及四川省的若爾蓋縣、紅原縣等地,是世界瀕危野生動物黑頸鶴、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黑頸鶴的主要繁殖棲息地,也是白尾海雕等的主要棲息地,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
濕地由眾多散布于低山間的泥炭沼澤、湖泊、濕草甸、苔草沼澤、干草地組成,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是眾多野生動植物,特別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濕地還向人類提供大量的糧食、肉類、藥材、能源和多種工業原料。濕地被稱作為陸地上的天然蓄水庫,在蓄洪防旱、調節氣候、控制土壤侵蝕、促淤造陸、降解環境污染等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西寬47公里,南北
長63公里,總面積166570.6平方公里。保護區濕地面積22953平方公里,占保護區面積的13.78%。其中沼澤面積19892平方公里,湖泊面積1233平方公里,河流面積1828平方公里,分別占保護區面積的11.94%、0.074%和1.10%。
若爾蓋濕地地處青藏高原的東部邊緣,海拔3400 -3900米。丘間河溝縱橫、流水不暢,形成大面積沼澤地。區內河流迂回曲折,河床易變動,曲流河叉極為發育,牛軛湖、水塘星羅棋布。黑河由東南向西北貫穿注入黃河,黃河在區內形成九曲第一灣,并蜿蜒迂回悄然東去,其壯美被中外專家譽為“宇宙中的莊嚴幻景”。
若爾蓋濕地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地,沼澤草甸和沼澤植被、野生動植物都異常豐富。在已知130余種野生動物中,有4種屬全球珍稀瀕危物種,8種屬國家I級保護動物,20多種屬國家II級保護動物,7種為我國特有種。
1998年8月,由國務院批準建立的國家級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黑頸鶴、白尾海雕、玉帶海雕、胡兀鷲等世界瀕危野生動物,以及世界最大高寒泥碳沼澤濕地生態系統為主的自然保護區。2005年入選由《中國國家地理》發起的中國美六大沼澤濕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