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位于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都江堰市城西,距特大城市成都市僅25分鐘車程,雙流國際機場58公里,景區與都江堰市互為依托,城景交融,交通十分便捷。景區地處內陸亞熱帶地區,年平均氣溫15.2℃,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水質、空氣都達到國際標準,全年均適宜旅游。
都江堰景區面積為220公頃,核心游覽區面積120公頃,離堆古園、金剛長堤、安瀾索橋、松茂古道等20多個重要景點串聯成旅游環線。獨特的地理條件和生態環境造就了離堆鎖峽、金堤夕照、雄關古道、玉壘仙都、寒潭伏龍、笮橋飛虹、玉女仙姿、岷山曉雪、寶瓶春曉等自然景觀,與二王廟、伏龍觀、安瀾索橋、城隍廟等古代建筑交相輝映,形成了山、水、城、林、堰、橋融為一體的獨特風光,成為自然與文化、人類與環境、水利工程與山水風光和諧融合、天人合一的千古奇觀。具有極強的觀賞性、生態性、特色性。
景區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作為中華民族的天才杰作,是當今世界唯一留存的無壩生態型古代水利工程;是戰國末期(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守李冰為治理岷江水患,率眾鑿離堆、穿二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利用岷江出山口的山麓弧形,運用彎道環流原理,采用疏導型無壩引水方式,建成由魚嘴(自動分水)、飛沙堰(泄洪、排沙)、寶瓶口(引水口)三大主體相輔相成的系統水利工程。是迄今世界上唯一留存,年代最久遠,且不斷發揮作用的生態型無壩引水工程,景觀非常奇特。具有世界級資源實體價值和科學、歷史、文化價值。都江堰自建成以來,人們不斷總結建、管、用的科學方法,保持都江堰的永續利用價值,使其保持了原來的形態和結構,完整無缺。
都江堰景區作為世界遺產地,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游區、國家級文明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世界上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先后有70多個國家的國家元首、政要人物,以及大批中外專家、學者慕名前來游覽、考察,無不為都江堰風景區悠久的華夏文明、優美的自然風光所折服、所傾倒。中國三代領導人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都曾蒞臨都江堰風景區,給予了高度評價。1993年9月22日,江總書記親筆題詞,稱贊都江堰是“創科學治水之先例、建華夏文明之瑰寶”,2000年2月,聯合國世界遺產專家考察都江堰景區后,發出了“都江堰是人與自然完美結合的典范”的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