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多神山位于四川甘孜州丹巴縣境內,大小金川之間,南北走向,山勢余脈伸至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大金、小金等縣,周圍數百公里,被藏區人民稱作東方大神山,乾隆年間被清王朝列為祭祀神山,是聞名藏區的四大神山之一。
“墨爾多”既被稱為“地田土地神”,又在藏梵文中譯成“禿頂閃光”之含義。墨爾多神山原名叫格日隆山,主峰海拔5000米,山勢險峻,景色秀麗。山上有大小景點108處之多。其中尤以墨爾多廟、墨爾多石筍、自生塔、神仙洞、箭穿巖、山頂云海、羅布鋪等風光稱著。
佛教中說,墨爾多山是蓮花生大師在西藏秘密埋葬經典(伏藏)的四個地方之一,待到佛教衰微之時,有緣之士就會把經書發掘出來,振興佛教。八世紀中葉,在西藏輔佐藏王赤松德贊的大譯師白若雜納流放到嘉絨地區,就住在神山上修行傳教。墨爾多神山曾是苯教在康巴及嘉絨地區的大本營和復興基地。由于白若雜納的到來,此山增添了濃厚的佛教色彩,神山成為“教派可分,信仰不分,同寺燒香,神佛共敬”的去處。神山成為藏民心中的保護神。山上還有苯教和藏傳佛教早期著名高僧大德的遺蹤,如傳說毗盧遮那留在嘎空鋪石頭上的腳印等。
墨爾多主峰高聳入云,南觀猶如藍色的寶瓶置于地毯上,西看好似一尊騎著雄獅的巨佛,周圍奔流著八條銀白色的河流,如同支撐傘蓋的骨架,托著五十六座俊美的山景。值得一提的是,古代成書的《墨爾多神山志》中所記錄的墨爾多神山東西南北中的基本概況,同現代遙感衛星拍攝的衛星圖相對照,竟有驚人相似之處。這種偶合,蘊含著一種奧妙,包藏著一種玄機。
每年農歷七月初十墨爾多將軍誕辰日,教徒們都要從各地云集墨爾多廟,拜謁墨爾多將軍,進香還愿,轉墨爾多神山。“七月初十”自然成為嘉絨地區一年一度的“墨爾多將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