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筷子輕輕夾起一個小籠包,咬一口,嗯——,味道妙極了。上海豫園的小籠包真是名不虛傳。否則怎么會每天吸引如此多的顧客?
不過中國各地都有包子,有名的包子也很多,這南祥的小籠包又有什么獨特的魅力呢?
采訪:它的做工比較好,比較講究,皮薄,它是用死面,不是用發面,死面做,里面的餡也有獨到之處,它還有肉皮凍,做肉皮凍很講究,它主要是把肉皮凍了以后拌在肉餡里做成饅頭,一蒸它就變成了湯了,湯汁很豐富,咬破后,湯汁進入口中,口感特別奇妙。它有代表性,它是中華名小吃,也是上海的名小吃。豫園的小籠包確實久享盛名,但提起它的發源地,您或許還并不清楚,那便是上海嘉定的南翔鎮。
南翔小籠包已有百年歷史。最初的創始人是一家點心店――日華軒點心店的老板黃明賢,后來他的兒子才在豫園老城隍廟開設了分店。也就是在這繁華喧鬧的豫園,這來自南翔小鎮的小籠包,越賣越火,最終成名。
今天的豫園是上海重要的旅游景點之一,它以其傳統的歷史文化氛圍吸引了無數的游客,而南翔小籠則用它獨特的美味招引了天下無數食客。所以有人笑言,到上海必游豫園,游豫園必嘗南翔小籠。發展到今天,南翔小籠可以說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小吃,而簡直就是一門藝術了。
美食本來就是一門藝術,中國人發明的包子可算是這門藝術中的一個杰作,而南翔小籠更是把這一藝術發展到了一個極致。南翔小籠制作精細,它以精白面粉發酵為皮,選取豬腿精肉為餡,而最獨特的是要用隔年老母雞燉湯,再和豬肉皮煮在一起,然后做成皮凍,拌入餡內。
做面皮的老師傅經驗豐富,揪出的面團大小均等,還用食用油抹其表面,據說這樣會使口感更好。
采訪:現在我們要把胚子拉到底,差不多大小,包的時候手要向上拉,正常的褶要十四五個,它的優勢是皮薄,肉嫩,豐滿。熱騰騰的霧氣直往上冒,小籠包蒸好了,此時的小籠包一個個雪白晶瑩,如玉兔一般,惹人喜愛。戳破面皮,滑溜溜的汁水一下子流出來。雪白的面皮,透亮的汁液,粉嫩的肉餡,誘人到極致。南翔小籠包味美細膩,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
從當年第一次在南翔小鎮石舫上零售,到今天分店遍及全國各地甚至國外,南翔小籠的變化令人矚目,然而,它的那份原汁原味、自然淳樸卻始終不變,始終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食客。戳破面皮,蘸上香醋,就著姜絲,咬一口南翔小籠,然后細細品味,品味上海傳統的飲食文化,品味遠離喧囂都市的那份“鄉野”之情,品味好吃的南翔小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