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杜鵑花都—黔西位于貴州省中部偏西北、烏江中游鴨池河北岸。2007年末劃除金坡、仁和兩個鄉鎮及紅林鄉石筍村、巖腳村委托貴州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管理后,縣域面積為2380.5平方公里,轄26個鄉鎮360個行政村,10個社區居委會,16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82.91萬人,居住著漢、彝、苗、布依、仡佬等18個民族。
黔西,是畢節地區東大門。貴畢高等級公路橫貫全境,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h城距省會貴陽117公里,距行署所在地畢節115公里。
黔西,是國家綠色農業建設示范單位。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氣溫13.8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050毫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盛產烤煙、油菜、水稻、中藥材等作物,適于大牲畜及家禽養殖。是發展果蔬、中藥材種植、農產品加工的理想之地。
黔西,素有“一枝花”美譽。旅游資源豐富,極具開發價值。境內有罕見的國家級森林公園——百里杜鵑花區;有屬舊石器時代并享有“北有周口店,南有觀音洞”美譽的沙井觀音洞;有吸引王陽明親臨并寫下《象祠記》的九龍山象祠;有湖面達80余平方千米的支嘎阿魯湖;有風光秀麗的東風湖;有貴州境內三大淡水湖群之一的柯家海子群;有烏江源百里畫廊精品旅游點……
黔西,是西部大開發西電東送工程拉開序幕的地方,能源優勢明顯。全縣煤炭資源遠景儲量達70億噸以上,水資源徑流年總量77億立方米。近年來,境內建成了東風水電站、洪家渡水電站、索風營水電站和黔西火電廠等大中型電站,引進山東兗礦集團、河南永煤集團等20多個省市的企業來黔西投資創業,建設了青龍煤礦、黔金煤礦等一批大中型企業。
黔西,是時任貴州省委書記胡錦濤同志于1988年倡導建立的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8縣市之一,被列為民建中央重點幫扶縣。近年來,黔西縣緊緊圍繞試驗區主題,扎實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在煤電產業、城鎮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較快發展,實現了財政增長、企業增效、農民增收、就業增加、后勁增強的目標,尤其是在發展民辦教育、壯大農村勞務經濟等方面不斷創新思路,取得了較大突破。
“十一五”期間,黔西干部群眾正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農業穩縣、工業強縣、城建帶縣、旅游活縣”戰略目標,以更扎實的作風和更高昂的激情,為建設黔西美好家園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