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雄是個村名,它位于波密縣境內的帕隆藏布河之源頭曲宗藏布河之東岸,距波密縣城約60公里。該村是只有30多戶、280多人的小村莊,但它卻有一個在當地頗有名氣的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即帕雄“熱巴”節(jié)。“熱巴”藏語字面意為“穿布衣的人”,在這里特指藏民族民間傳統(tǒng)舞蹈鈴鼓舞。這是一種深受藏族人民喜愛的藏族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帕雄熱巴節(jié)有著悠久的歷史,該村老人們說,這一節(jié)日起源于藏傳佛教噶舉派大師米拉日巴及其徒弟日瓊巴時期,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了。“文革”后期,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隨之對文化生活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就這樣,帕雄村民的熱巴表演隊成立了,村級的民間藝術節(jié)也恢復了。
熱巴舞
帕雄熱巴節(jié)是以跳熱巴舞為主,夾雜著宗教活動和規(guī)模越來越大的物資交流,時間一般是在藏歷十一月十日。帕雄熱巴節(jié)雖然只是個偏僻小山村的節(jié)日,但它也有極嚴格的程序。當冬日的陽光染紅了村莊的時候,各家各戶的代表一名成年男性,身著節(jié)日的盛裝,牽著精心打扮、備好鞍韉的心愛的坐騎,來到村頭燒香,舉行祭祀米拉日巴的活動。人們把從家里帶來的香料一把一把撒到那大大的香爐里,再放上柏樹葉薰煙,嘴里一個勁地念著祈禱詞,時不時地高喊著心愿“祝愿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祝愿人間平安,消除災難疾病!”之后,便一一翻身上馬,按順時針方向繞村一圈。馬蹄聲“的的”,揚起一溜塵煙。“開幕式”神秘而又充滿古老的莊嚴,不僅如此,這還是一次比馬匹、顯示馬具、展示個人穿著服飾的機會。
無論是專業(yè)的還是業(yè)余的,表演內容、形式都是同樣的,包括朗頌、歌舞、相聲、舞戲、雜技等。跳熱巴,離不開男人也少不了女人,男人執(zhí)響鈴,女人持長柄鼓,伴隨著歡快的鼓點與清脆的鈴聲,藝人們以奔放的舞蹈語言,營造著歡騰熱烈的場面,令人熱血沸騰,激動不已,躍躍欲試。跳熱巴開始時,先由幾名男性朗頌《史詩》或《白》。《白》藏語意為夸張講述,就是以夸張的手法歌頌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歌頌祖先和善人善事,同時又以諷刺挖苦的形式和語調對壞人壞事進行揭露和批評。表演者的語言樸實、形象、幽默,令聽眾開懷大笑之余回味無窮。一段輕松卻又含意深遠的開場白之后,熱烈歡快的舞蹈開始了。跳熱巴難度大,舞姿變化多樣,給觀眾以優(yōu)美、舒暢、振奮的感覺。女性一手持長柄鼓,一手持類似“?”形狀的鼓捶,跳起舞來動作幅度大,舞姿變化多樣,擊鼓也分一點鼓、三點鼓、六點鼓、九點鼓和單擊九點鼓等多種形式。男性舞步更是多種多樣,有牦牛跳蹦闊步舞、仙女采花小步舞、和尚搖珠旋轉舞、公鹿躺身蹦子舞、大鵬巖山旋轉舞……,就其表演動作而言,有單腿舞、蹲身舞、雙瓶抱滾舞、雙劍掖夾翻滾舞等。舞至高潮時,女性擊鼓飛舞,男性縱身搖鈴,演員們表演著各種技藝高超、難度大的動作,場面十分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