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瑪山位于波密縣境內川藏沿線的松宗鄉(xiāng)往北行走30余里路處,是該縣較為有名的一座圣山。據(jù)傳說這座圣山最初是有位叫扎貢巴--德頓確吉多吉的修行者發(fā)掘開光的,至今約有100多年的歷史,圣山的左邊有很多自然形成的形似佛像的巖石被稱為“千尊佛像”。右邊棲息著龍女通迥瑪?shù)纳窈?-卓瑪拉措湖。每當吉慶吉日時,在該湖中清晰地顯現(xiàn)猶如電視屏幕般的外界和內界情景,極為神密奇特。圣山兩側茂密森林中有懸掛潔白哈達似的幾處瀑布,種種與民間傳說相關的一群群石嶺,在綠色草原上盛開著各種奇花異草猶如花卉世界,草場水草豐茂,風景幽美宜人,讓人流連忘返,是朝圣旅游者向往的圣地。在圣山腳下的村莊叫西巴村,該村有35戶,200余人口,過煨桑節(jié)是比較古老的一個傳統(tǒng)宗教節(jié)日,在十年浩劫中間斷了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后來在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貫徹落實后,這一節(jié)日又逐步得到了恢復。
每年藏歷6月15日,這里有焚香祭祀山神的傳統(tǒng)習俗,但后來為便于該村農牧民在農牧閑時過節(jié),把時間改為藏歷5月15日。煨桑節(jié)要舉行兩天,第一天,全天要搞焚香祭祀的佛事活動。這天因為時間的匆忙,我們只能從遠處望去,看到充滿喜慶氣氛的香煙繚繞在上空。第二天除了摘佛事活動外還要舉行一些游覽、玩耍等娛樂活動。這一焚香祭祀的宗教節(jié)日非常獨特,從西巴村出發(fā)爬那座圣山要行走100多里路的山道,這座圣山的山頂為石巖,山腰為草坡,山腳為樹林。在炊煙彌漫的序幕中便觀賞到猶如在渡口停滿的船只似的一頂頂潔白的帳篷。吃完早飯后,信徒們先要去參加焚香祭祀、掛風馬旗和經幡等活動,這是當日進行的第一項活動。香爐中升起裊裊騰騰的煨桑,散發(fā)布滿濃濃的松香味,人們在專心地焚著自帶的煨桑香料,掛起經幡,這是表示各自對山神和土地神的虔誠信仰。點燃酥油燈,供著凈水杯及祭祀品的潔白帳篷里,傳來的僧人們念經祈持的瑯瑯回聲。
第二項活動是舉行唱歌跳舞活動陽光普照大地時開始舉行活動。在藍天白云和秀麗的景色以及身穿節(jié)日盛裝的俊男靚女的動人魅力,更加增添了煨桑節(jié)的色彩和喜慶氣氛。身穿色彩鮮艷的綢子襯衣和花色各異的緞子藏裝,帶著工布服飾的呢子帽,系著亮閃閃的銀腰帶和彩虹般的純毛圍腰,戴上珍貴的珊瑚、瑪瑙等項鏈的姑娘們顯得格外美麗動人。上身穿著潔白雪山色調的繭綢襯衣和紫色坎肩,身穿墨黑色的嘩嘰藏裝的小伙子們顯得更加英姿灑脫。這里是歌舞的海洋,青年男女們以唱歌跳舞來歌頌美麗的家鄉(xiāng)和幸福生活,向往未來。當青年男女們興高采烈地唱歌跳舞時,十幾名男人排著隊,有的手上端著"多瑪"供品和食品,有的手上拿著焚香祭祀用的香料,大家都舉著掛滿風馬旗和經幡的樹桿往焚煨桑的香爐旁邊走去,焚起香料,虔誠地向山神白度母默默祈禱。他們的態(tài)度如此的認真,心如此的虔誠,朝著繚繞升起的香煙,誦著念念有飼的祈禱詞,聲音時高時低、時快時慢,仿佛大海浪濤似的一波推著一波走。